对标先进 聚焦重点 阿拉善盟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 发布日期:2022-02-15 19:46
- 浏览次数:
优化营商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标国内先进地区,阿拉善盟盟委、行署对全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在巩固往年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出台《阿拉善盟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阿拉善盟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从市场主体堵点、难点出发,全力推进改革创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以目标导向为“着力点”,完善机制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精准施策,分类管理,建立“三项机制”,不断为营商环境建设注入活力。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包括40家营商环境指标责任单位,由分管副盟长任联席会议负责人,协调解决营商环境各领域问题,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二是建立调度通报制度。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总结的工作制度,对营商环境建设实行动态清单管理,动态掌握全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情况。三是建立企业家诉求反映反馈机制。搭建并上线运行“蒙企通”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推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截至2021年底,上线运行盟直部门27个,入驻企业2085家,快速回应解决企业诉求15条,推送宣传涉企相关政策措施198条,发放问卷15项,参与问卷调查656次。
二、以问题导向为“落脚点”,优化服务
一是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以“蒙速办・四办”为核心,服务企业群众更便捷高效。将“蒙速办・四办”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的重要举措,全力打造“服务有温度、办事有速度”的“蒙速办”政务服务品牌。在“第十一届管理决策与效率评价研讨会暨《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2021)》发布会”上,阿拉善盟被评为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市”第十名。以“一网办”为载体,细化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6个方面19项举措,全盟认领发布政务服务事项18021项,承诺时限压缩比率86.13%,最多跑一次事项比率99.71%,全程网办事项比率82.02%,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水平不断提升。以“掌上办”为依托,努力打造群众“好看好用,爱看爱用,常看常用,必看必用”的移动政务服务平台,上线153个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关联的特色应用在“蒙速办”APP可查询办理,移动端政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以“一次办”为抓手,立足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推出了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130项“蒙速办・一次办”主题式服务套餐项目清单,办理联办“一件事”660件,单办事项5.7万余件,有效降低了企业群众审批成本。以“帮您办”为平台,坚持需求导向、无偿服务、联动高效的原则,形成了“纵向盟旗(区)联动、横向部门协作”的投资项目代办帮办工作格局,公布“帮您办”事项118项,变“企业跑”为“政府跑”,完成审批事项108个,以“帮您办”助力项目审批;以“盟域通办”为突破口,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针对企业和群众异地线下办事的需求,实现了“标准规范、相互授权、异地受理、协同联动”的“盟域通办”政务服务模式,公布256项“盟域通办”事项,加快推动从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减少企业和群众在属地和异地往返跑的次数;以12345热线为桥梁,构建一号接听总客服。通过创新工作模式,努力抓热点、解疑点、破难点,全力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12345热线已成为企业和群众咨询政策、求助、意见建议的首选平台。截至2021年12月底,共受理群众各类诉求56162件,当即答复47044件,接收群众评价41065件,满意率99.1%,转派工单9118,办结率97.2%。全国政务热线发展高峰论坛(第三届)发布的《2021年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评估报告》,阿拉善盟12345热线总体质量在全国335个样本城市中排名75名。
二是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制定并发布《阿拉善盟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工作办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受到法律同等保护;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截至目前,全盟部门内抽查累计完成任务1068项,检查市场主体12106户,跨部门抽查累计完成任务276项,检查市场主体525户;推进政务诚信体系建立,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工作分工方案》;推动破产审判信息化,运用破产案件法官办理平台和管理人平台,对法官、管理人平台信息进行共享;完善破产审判制度,制定出台《阿拉善盟中级人民法院关于简化破产案件审理程序的暂行办法》《阿拉善盟中级人民法院关于通过网络司法拍卖平台处置企业破产财产的暂行办法》;推动多元化解合同纠纷机制,建设“矛盾纠纷预防与多元化解中心”,安排法官入驻调解中心,全程指导、配合、协调开展调解工作;创新法律文书送达机制,成立集约送达中心,将包括诉讼送达在内的一系列服务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进行集约化管理。
三是打造竞争力强的市场环境。招标投标改革蹄疾步稳,对未建市场主体库,不设投标报名、身份验证、原件比对等前置环节,符合项目招标条件且有意愿的市场主体均可平等参与盟内交易。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交易文件直达平台,平台只核要件、不审文件,项目进场“秒批秒办”。公开招标项目从入场登记到中标通知书发放压减至最短25天,国有产权挂牌交易项目7-15天,保证金退还最长3天。取消代理机构收取的交易资料费,取消政府采购项目保证金,建立交易保证金直退机制,鼓励推行电子保函;资金扶持精准发力,全面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制定并印发了《2021年阿拉善盟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和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工作计划》;创新创业服务同频共振,推报重点实验室等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载体55家,全盟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5家,同比增长25%,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实现倍增目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争取到国家、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项,资金支持970万元,获批技术交易后补助项目105项,扶持资金283万元,盟级科技项目支持科技成果转化11项,资金支持225万元;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日趋规范,2021年全盟专利授权量425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95件,高价值发明专利量14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0.53件,全盟商标申请量925件,注册量635件,有效注册商标达到4455件,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18件、单一国家商标国际注册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件。阿拉善白绒山羊、阿拉善双峰驼两件地理标志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二批保护名单。“阿拉善肉苁蓉”入选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阿拉善右旗被确定为2021年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传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
四是打造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制定实施《阿拉善盟人才引进和流动管理实施办法》,对人才工作条件及岗位待遇、安家落户及购房租房、配偶子女就业就学、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运营等方面的服务保障措施进行了明确;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落实“两免两补”资助政策,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取消不必要的证明材料,落实“同城同待遇”,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确保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入学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加快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现有公共图书馆4家,文化馆4家,博物馆4家,苏木镇文化站31家,嘎查(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0家,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普惠性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提质扩容,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格局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群众文化生活有序发展;推进健康阿拉善行动,实施《健康阿拉善实施方案》17 个专项行动,稳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增至79元;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印发《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协议(示范文本)》,不断规范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间的签约服务。
三、以需求导向为“闪光点”,惠企纾困
一是企业开办更加便利。开办企业涉及部门互认企业登记注册身份认证、信息采集,不再要求申请人二次更换办事场景重复认证或采集相关信息;印发《阿拉善盟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化服务实施方案》,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银行预约开户0.5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开办时间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0.5个工作日;推动印章免费发放,鼓励各旗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者“政银合作”商业银行开账户送印章的方式,向新开办企业免费发放公章、财务章、发票专用章、法定代表人名章;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企业开办服务专区,设立“企业开办综合受理窗口”,实行一窗受理、一表填报、一次采集、后台流转。集中设置企业开办自助办理区,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引导辅助人员,指导企业全程网上办事。
二是办理建筑许可更加快捷。印发《阿拉善盟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出台21条具体举措,将工程建设项目重新细化分为六类,优化制定新审批流程,重新梳理各类工程建设审批事项45项,并全部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建设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打破“信息孤岛”“信息烟囱”,整合数据资源,着力推动实现纵向与自治区消防审查验收备案管理平台、自治区蒙西电力审批系统、自然资源局多级一体化平台的对接共享,横向与自然资源不动产登记管理平台、数字化联合审图系统对接,解决了企业申报和部门审批中“重复申报、二次录入”的问题,进一步为企业减轻申报负担,提升部门审批效率。推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蒙速办”APP“掌上办”“指尖办”目标,各阶段许可证照核发,即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建筑施工许可及竣工验收备案均实现“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实现“让数据在线上多跑路,群众在线下少跑腿”,提高了企业群众获得感;对环节流程、材料清单、办理时限进行再梳理和再压缩,一般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从75个工作日压缩至50个工作日,简易低风险项目从项目立项至获得不动产登记证压缩至13个工作日,企业备案项目即收即办,网办率和最多跑一次比率达到100%,真正实现了全流程、全事项网上办理的“一网通办”目标。
三是获得用水、电、气、暖、网服务更加高效。各市政公用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区,提供“一站式”集中服务、主动服务,其中水、电、气、暖、网相关平台推动与工程审批管理系统对接互联,数据实时共享,各项报装服务均可通过工程审批管理系统、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微信公众号及“蒙速办”APP实现网上申报办理。全面优化压缩获得用水、用气、用暖报装接入流程,统一精简至2个环节、10个工作日办理,压缩比率达50%;用电线上报装率达75.5%,同比提高41.5个百分点;用网报装时间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将新建商品房、保障性住房等建筑区划红线内天然气管道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安装费用统一纳入房屋开发建设成本,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进一步加快项目整体投入使用。
四是不动产登记流程更加优化。精减不动产登记流程,通过优化整合登记审批环节,压缩不动产登记时限,从登记系统内将“业务申请-权籍调查-受理初审-业务审核-登簿-发证”6个节点压缩为“业务申请(受理)-业务审核-登簿发证”3个节点;压缩不动产登记时间,将一般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抵押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查封登记、抵押权注销登记、异议登记和登记资料查询即办即结;拓展不动产登记政银合作,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持续拓展不动产登记业务延伸服务,通过搭建电子政务外网专线,不动产抵押登记申请业务延伸至金融机构客服端,实现了抵押登记业务受理与办理结果的自动传输,在工行、农行、农商行等银行设立了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为企业办理业务提供了便利。
五是便民办税服务更加优质。创新建立“远程可视化办税中心”,并将社保、医保、工会、残联涉费咨询整合其中,通过“阿拉善税务”微信公众号,就能连线税务机关,实现多部门远程服务,业务问题实时解答;全盟各办税服务厅提供午间、晚间延时服务和周末电话预约服务等措施,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不间断办税缴费服务,有效解决“上班没空办、下班无处办”的难点问题;贯彻协同机制,将后台业务人员派驻大厅,以“后厂前置”的方式,实现前台业务与后台审核的全流程贯通,杜绝“多头跑、多次跑”;将“容缺服务”与邮寄服务结合,推出“容缺信封”服务机制,不断简化办税流程;提升便民办税服务,推行“帮办代办”服务举措,在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中,安排专人提供“有人管、帮您办”服务,并且在线上和线下同时提供相关政策的精准辅导和后续业务事前提醒,为享受各项优惠政策提供保障;优化税收执法方式,提高权力运行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全面落实“首违不罚”要求,在同一纳税年度中,对于纳税人首次发生的后果轻微,且在限改期内积极改正的违法行为免于行政处罚。